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碰撞在墓碑的体现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中谈到墓碑“在东汉时期突然勃起,而且形制十分完善,这是一个至今尚待解释的现象。”
虽然墓碑的起源问题始终没有定论,有学者推测中国墓碑形制是受西亚北非等西方文化传入的影响有关。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从公元前 4 千纪末至公元 7 世纪,前后大约经历了 4000多年之久,主要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文明。石头上的艺术在古埃及、古苏美尔、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中已是非常成熟,树立碑石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盛期,一种对死者寄托哀思的墓碑雕刻时兴起来。当时的墓碑雕刻多给希波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而造,以表彰他们为城邦的荣誉而献身的无畏精神。
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征服了波斯帝国、中亚和印度。习惯上把随后的古代西亚北非的历史作为希腊化国家的一部分。在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向东扩张,先后灭亡了塞琉西王朝和埃及托勒密王朝。此后,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埃及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铭文撰于托勒密五世时代(前 205-前 180) ,用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草写体和希腊文字雕刻而成。
以上这些重要的石碑,在年代上皆早于我国。学者赵超先生认为“在汉以前的出土器物中,很少就见到外形与汉碑相似的。汉碑的圭首、圆首、上部以图案装饰、表面精工磨制等形制特点,却都可以在远早于汉代的北非、西亚乃至中亚古文化碑刻及遗物中找到先源。
由此可见,东汉碑石的外形,很可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同时在汉朝盛行的神道柱,如北京出土的东汉幽州书佐秦君神道柱,外表饰直棱纹,明显地表现出古代罗马建筑中石柱造型的风格。它们同样说明西方文化中的石刻艺术对汉朝社会产生的强烈的影响。”
由此可见:墓碑承载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