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陵园文化的发展
在最早时期,人类对尸体的认识和处理并没有进行掩埋和土堆。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合葬父母的时候,是最早开始在墓地上进行土堆,形成了坟。后来随着社会动荡,有了阶层等级的划分,在等级制度背景下,丧葬制度也进一步的复杂化,程式化。不仅形成了坟、墓、家、陵、山等不同的叫法,而且这些名称还具有了特定性的含义,王公之墓叫丘,诸侯之墓叫封,帝王之墓叫陵。帝王所在的墓地区域就是意义上的陵园。所以在封建时期,平民百姓的葬身之地不能叫做陵园,只能叫做墓碑立的坟墓。容纳坟墓的区域只能称作“墓地”或者“坟场”,显示了殡葬文化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现代墓园建设与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的陵园文化的基本涵盖范围是:陵园+文化+时代因素。中国在解放前后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所建立的“革命烈士陵园”,也具有相同的意义。陵园的性质归属,决定了陵园文化的归属性。皇家陵园首先彰显的是‘帝王文化’是一种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陵园文化;革命烈士陵园彰显的是一种‘革命文化’,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利益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奉献生命的和一切。
因此,革命烈士的陵园文化建设和其他属性的陵园是无法比较的。他们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革命烈士陵园’是安放烈士的遗体、遗物、宣传弘扬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英雄主义文化的内涵,既富有了当代革命文化的特色,又包含了历史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内各地,人们安放或者寄存骨灰、遗物,体现了后代对先人的孝敬思想,使传统孝道在陵园文化中渗透和反应。烈士陵园和公墓都有不同的主旨,烈士陵园庄重威严肃穆,在陵园文化中的反应形式和思想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般公墓远离政治背景,简约朴素,营造比较轻松,自然的墓园气氛,方便祭奠着对逝者的自由、亲切倾诉。所以,根据不同的陵园建设理念,可以建造出各种风格、特色的陵园,让陵园文化更加的丰富,展现出来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