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墓碑文化之瑞兽赑屃
2016-06-16 15:36 Author:原创 Click:
         墓碑中的龟趺最早起源于东汉。龟趺取材于玄武 (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与螭龙密切相关。汉末,碑侧青龙转变成蟠龙盘踞碑首,而龟形石座立于碑身下代替了碑面玄武。《王孝渊碑》  碑阴浮雕玄武图案仍可视为龟趺的雏形。从东汉《柳敏碑》、《王孝渊碑》、《孟孝琚碑》等画像碑上的减地阳刻玄武图像,到历代圆首碑下龟趺石座,人们都能看到龟的身影,它是古代四灵神兽之一, 也是中国重要图腾崇拜之一。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龟既是龙的儿子,又有负重本领,这在文化释读和设计功用两端找到了最优化的契合点,为墓碑形制中最高的一种。从汉至清,龟趺的造型变化很大,经历了一个从自然之形到艺术变形的过程。
         东汉墓碑龟趺的简约与浑厚,龟背不作任何装饰。南朝梁时期的相对东汉龟趺而言,非常之硕大。以大块面的方式雕刻龟的头部,双眼突出,头前伸。从后面看龟背及尾部高耸圆润。北齐《高肃碑》  龟趺头部残损,龟背纹饰已斑驳不堪,纹饰隐约可见,龟背中间有条深深的凹槽。
         宋代之前的龟趺,其形体特点基本上是按现实中的自然之形来雕制的,比较写实,宋之后的龟趺逐渐艺术化、繁缛化,其头部刻画更倾向于龙的形象。宋元龟趺在造型上相仿,顶部较为扁平,给人雄浑有力的感觉。不同的是元代龟趺的头部与躯体的比例加大,眉骨宽大突起,并有偏首斜颈的特点,是为写实到艺术抽象变化的过度。
         明代的《申时行墓碑》  趺坐为少有的鳌形象,似有“独占鳌头”之意。熬头眉骨突起,鳌的背上浮雕和线刻旋涡纹,尾部似鱼尾翘于背后。正史中,申时行毁誉参半。其墓碑螭首龙纹竟为五爪龙,碑身一行雄强凝重的擘窠楷字“明太师申文定神墓”。
        “螭首龟趺”一直是中国古代墓碑雕刻的主流,最具有代表性。这里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严格的等级制度,高度的审美概括,雕刻的精湛技艺。“从设计审美的角度来看,碑首之螭龙盘曲翻飞,与静中见动的龟趺衬托下,动静结合,碑之威仪也尽显无疑。” 北周时期的铁山摩崖,刻有佛经和题跋文字。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佛光,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也是对“螭首龟趺”威仪的肯定与运用。从墓碑的整个碑体来看,碑身的四条直线和螭首龟趺的曲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于全碑的比例适度,碑身修长朗阔,上下装饰,紧凑而又安定,因此显得刚柔相济,繁简合宜。有如迎面巍然屹立一华冠丰履衣褶平垂、沉毅多识的巨人。
墓碑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