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具有特色的民间民族墓碑
2016-06-15 15:24 Author:原创 Click:
       自隋唐对墓碑形制进行法令性规定以来,民间立碑受到严格的限制,即使有立碑的现象,也不是墓碑发展的主流,属于弱势,未引起世人的关注。民间墓碑在这种弱势中低调发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墓碑样式。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湖北鄂西、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至明清逐渐形成了立碑的葬俗。由于采石方便,人辞世后,生者都为其营造土封石围的圃丘形坟墓,甚至有的人还健在便开始营建“寿藏”,故“生栖坟” (石室墓) 分外多。大凡坟墓所建的墓碑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墓碑形制,而是掺入了牌坊、楼阁、庭院等建筑形式,结构复杂。其雕刻内容也是应有尽有,除了各种历史人物、飞禽走兽、吉花瑞草、福寿诸字等图案外,还有斗牛、吹芦笙、踩歌堂等民族文化活动场面,集各种吉祥题材于一体。
       民间墓碑重形制、结构与雕刻题材,完全代替了传统墓碑碑文在视觉上的主导地位,唯一相同的是,以墓碑碑文所在的碑身为中心,向四处展开。这些民间墓碑精雕细刻,毫不马虎,技法纯熟,或线刻或浮雕或透雕,深刻地反映了这方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贵州金沙县敖家坟最早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墓前均建通高 5 米左右的四柱三门五楼楼阁式墓碑,雄伟壮观。通体精雕细刻各种吉祥图文,雕工精湛,壁上楷书阴刻如“冰雪精操”的横匾和“青山朝吉穴,绿水绕佳城”等对联,并浮雕“龙凤呈祥”及历史掌故等图案。各段垣墙内壁,对称嵌有宽 2.05、高 0.64米的石刻 6 幅,麒麟狮子,造型生动,呼之欲出 。
       贵州省独山县本寨水族自治乡天星村大寨组,也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古墓 (图 4-1-77) 。该墓建于民国戊子年六月(1942) ,占地约十五平方米,墓碑为 6 柱 6 楼庑殿顶牌楼式青石结构,通阔 4 米,进深 1 米,高 6 米左右。碑顶山字形,中间为太阳神状,各檐口雕有龙凤图案,门枋上浮雕一对盘龙戏珠,双凤呈祥。6 楼互脊角端分别有浮雕龙头鱼尾 6 条,龙头相对,鱼尾起翘。6 根石碑柱呈芝麻杆形,分别用行、隶、楷 3 种字体刻上墓联3 副。前柱联为:“碑碣巍峨征吉穴 龙山掩霭兆英豪”;中柱联为:“芳冢卿云护 玄灯漆室明”;后柱联为:“陵谷无渝钟善士 神灵有意巩佳城”。6 根柱子上还刻有 6 对石狮子,大小不等,神形各异,部位不同,稍大的一对石狮威武地立于供台上,供台高 120 厘米,长 200 厘米,宽 70 厘米。上坎边檐刻有一口锅、6个碗、4 盘酒菜、1 壶酒、3 只酒杯,在供台上猪、羊、鸡、鱼、螃蟹、大虾、泥湫等浑素菜应有尽有;下坎边檐也雕上一桌丰盛的果品,有栗、梅、柚、梨、桃、李等水果 9 盘之多,龛台上有一横联上书“永昌百世”,下面是八仙过海、牧童晚归、文房四宝、酿造作坊、尊老爱幼、惩办盗贼等浮雕图,一幅一个场景、一幅一个故事。经统计,整座墓碑上的各种图案有 137 种,且全部精雕细镂,造型生动。堪称“记载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大部头石头书”。
       在独特的民间墓碑影响下,还出现了瓦制砖雕的墓碑仿制品。
       民间墓碑题材广泛,除了传统文化共有的龙凤狮麟、福寿八仙等图形外,还有与当地生活密切相关的花草树木、风俗民情及美好愿望。从整体造型到局部雕琢,民间艺人们皆能巧妙地根据墓碑内容、对象、环境和图形,运用雕、刻、镂、嵌等技法,创造出了线条洗练、笔法古拙的民间雕刻艺术。在装饰构图上,采用了连续、连环、独立和组合灯多种形式,风格淳朴,寓单纯统一中力求变化。并围绕墓主姓氏这一中心,对称而均衡地展开。简而言之,这些墓碑形制、内容、构造手法等诸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藉着无限的内力,充分显示了民间艺人的审美想象力。


特色墓碑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