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记者从黄平县委宣传部获知,黔东南州唯一一名失散红军马崇德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5日20时去世,享年105岁。
《马红军》剧照
在2010年初,黄平县将马崇德的故事整理成了剧本,并拍摄成了电影《马红军》。影片在黔东南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马红军”扎根苗乡充满神奇而又平淡的人生,因此在黔东南州得以更加广泛流传。
另据了解,1987年,经中央批准,马崇德被认定为失散红军。截至2021年底,马崇德老人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唯一健在的失散红军战士。
而马老去世的噩耗一传开,各级各部门都非常关切,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黔东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共黄平县委、黄平县人大常委会、黄平县人民政府、黄平县政协、黄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领导或委派代表分别到位于该县新州镇黄飘村屯上寨马老家吊唁,并送上花圈和慰问金。
马崇德老人的遗体已于2022年1月30日安葬。(廖尚刚)
部分资料来自《黄平微讯》
据介绍,马崇德是广西乐业县人,1932年参军后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做了一名普通司号员。1934年12月,红军进入贵州黄平县苗岭山区时,马崇德所在的军团与当地土匪、国民党反动派发生激战。战斗中,马崇德腿部受重伤。
敬礼(廖尚刚 摄)
之后,马崇德与10名受伤战友掉队了,他们跋山涉水,吃尽了苦头。12月26日,马崇德和战友们翻越1200米高的黄飘大山后,突然遭遇当地山匪袭击,10多名红军战士被残忍杀害。马崇德之所以能捡回一条命,是因为土匪看他像孩子,又没带枪,故未下毒手。
之后,马崇德在乡间小路上走了两天两夜,后因为饥饿和疲惫交加,昏倒在了一块田地里。也不知过了多久,马崇德苏醒过来,面前突然出现一个身穿蓝色土布衣服、腰间别着柴刀的苗族青年。这位青年说了几句苗语后,就转身离去。
几分钟后,青年带着一名同伴回来了,两人将马崇德抬到了半山腰的一个苗寨里。进家后,苗族青年立马为他换上了土布衣服,并采药为他治伤。这两位苗族青年中的一人就是沈光健。
当时,反动派到处搜捕掉队的红军战士,对于当地“通共”的群众,也进行打击报复,马崇德留在苗寨,实在太危险了。为此,10天后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沈光健等人把马崇德藏到了深山的一座破庙里。
马崇德在破庙里住了十多天,伤势大有好转,就想着去寻找部队。“临行前,我的父亲怕他挨饿,不仅准备了吃的,还赠送了2块大洋(银元)。”沈光健的儿子沈刚说,马崇德担心在路途被抢,特将银元缝入两条裤腿的膝盖处。
为何如此藏钱呢?马崇德后来的解释是,如果被抢,他就要双膝跪下,这样,把银元跪在地上,歹徒往往不会注意到。
离开沈光健家后,马崇德走到一个叫太坑的村子就停下来了,因为他得到消息,红军已经离开贵州,恐怕是赶不上了。无奈之下,他就地留下来,做雇工混口饭吃。一年多后,马崇德念念不忘沈光健一家,便又返回黄飘。
沈光健一家收留了他,把他当儿子看待,马崇德逐渐适应了苗家的生活,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苗家话。解放后,他与当地一名苗族姑娘喜结良缘,扎下了根。
马崇德老人(图片来自网络)
马崇德是长寿老人,还曾经是黔东南州内唯一健在的老红军。
尽管年事已高,记性不好,但有两件事他却始终记得,第一件是自己是老红军,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谋福利的队伍。第二件是沈光健冒着危险解救和收留了自己,这是大恩大德,自己和儿子儿孙永远都不能忘记。由于长怀感恩知心,马崇德把沈光健当作亲人,隔三差五上门拜望。
30多年前,沈光健去世,他鞍前马后料理老人后事。多年来,他与沈光健的儿子沈刚兄弟相称,亲如一家。
马崇德老人(图片来自网络)
据了解,马崇德1987年回过广西老家,只有当时还健在的姑妈认识他。
除了具有老红军的特殊身份,马崇德为人称道的还有长寿,他97岁高龄时,还能打字牌,常到村寨中走走,偶尔还要去黄平县城区赶场。
2016年,记者前去采访老人时,询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马崇德说,每天必吃酸汤菜和鸡稀饭。“一天不吃,我就挂念,就觉得吃饭没有胃口”。也就在这一年,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著名影视艺术表演家李雪健来到马崇德的家,看望慰问他。
注:本文图片文献均来源于网络,仅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先辈精神,仅为纪念先辈的功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司删除(富士熙和石业,席先生1875067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