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石雕墓碑的雕刻艺术
2019-06-24 18:31 Author:原创 Click:
       书迹和纹饰上石之后,就要请刻工镌刻。在碑石上刻字,这个过程称作“刊”或“镌”,有时也叫“凿字”、“刻丹”或“雕字”,都是刻的意思。显然,墓碑属于雕刻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品。
         宋代朝廷颁布的《营造法式》中有专讲石构件做法的部分《石作制度》,在这里记载了在石料上雕琢的制度:“其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毕;三曰减地平钑;四曰素平。”与石刻实物对照,剔地起突就是石刻的形象可以自底而突起,即立体雕刻或称圆雕;压地隐起毕就是在平整的石面上,将雕刻形象以外的地方凿去一层,再对形象进一步纹饰雕刻,纹饰的最高部分不得超过石面;减地平钑也是把形象以外部分浅浅铲去一层作为底面,但对形象的加工只限于浅浅地用线条刻画,不作凹凸起伏的雕琢;素平是只把石面打磨光平,只做线刻装饰。
        这四种雕刻手法通俗地说就是圆雕、高浮雕、浅浮雕与线刻。在现实中的石刻装饰中,不少雕刻是介于二者之间,不好严格地归类。墓碑雕刻主要采用了线刻、减地平雕、浮雕、透雕、圆雕等技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几乎涵盖了雕刻的一切技法。也正是使用了这些雕刻技法,墓碑的形制、书艺、装饰等才得以拓展并丰富起来。
汉代墓碑多使用线刻,有如绘画用线条来表现形式和物象。雕刻专业用语也叫“平雕”,在磨平的底地上,施以阴刻的线条。文字刊刻,四神、云纹装饰的塑造,多用线刻。
墓碑上纯熟的使用浮雕技法,得力于北魏佛教艺术的广泛传播。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与平面绘制的线刻相比,能使塑造的对象更为生动和真实。这为墓碑单一的形制和文字表现注入了新的创作形式。艺术的发展从不忽视技法的突破。墓碑不像画像石那样具有叙事特征,每一种物象和纹饰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或暗喻意味,彼此毫无关联,细细琢磨,它们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却是如此专一。如螭首龟趺中的龙、云纹、龟,充满生命的气息。
唐朝的文化宽容和艺术兴盛,其雕刻技法大为拓展。其中高浮雕大大丰富了墓碑的内涵和设计外延。高浮雕相对于浅浮雕,只是雕刻深浅的程度不同,高浮雕透视效果和立体感更强,细部层次分明。
         唐代之后,盘环的高浮雕龙逐渐被雕镂成空,即透雕。透雕是在高浮雕的基础上,将物象的某些部位刻透镂空,成为略近于立体的圆雕,其技法表现更增加了龙盘曲姿态的生动感。
         圆雕是可以面面观的立体雕塑。很多墓碑整体而言本身就是圆雕,除了少数墓碑只加工和雕刻碑阳一面,碑阴和碑侧不作任何雕饰。从墓碑的细部来看,龟趺属于圆雕技法范畴内。
         墓碑文字的雕刻随着刊刻工艺和工具的进步,字在刊刻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双刀法”逐渐丰富并成为最常用的技法。由双刀法延伸发展而来的字的刊刻,还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双勾勒法”,多用于大字刊刻。所谓双勾勒法,即双刀沿字的外轮廓刻出字的边缘,再采用剔去双勾线外的部分,或直接保持碑石底面,从而刻出字的技法。刻碑者在刊刻文字时,往往不完全顾及字的笔势和笔画,而是因循刀法的便利,可以有所出入,因而有些墓碑中方峻狠直的笔画,非毛笔所能表现的。若要镌刻书法名家所写的墓碑作品,高明的石工能将其转折、笔锋和笔意等刻得丝丝入扣、基本无误,反映了刻工的精湛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