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墓碑一般集中在城镇公墓中,或分散于农村的田间山头上。前者受西方公墓的影响而形成了不以姓氏和地域为安葬限制的公共墓碑群;后者依照传统旧式,立于以姓氏和地域为安葬限制的家族墓地里。
现代公墓也称为墓园或陵园,以园林的形式设计,具有一定的设施、规模和数量的墓穴,不以姓氏和地域为安葬限制的公共墓地(区别于一姓一家的坟地)。它是在我国“义地”(又称乱葬岗)的基础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西方有很多著名的大型公墓,如法国皮埃尔·拉雪兹公墓(图 5-1-1 )。该公墓坐落于巴黎东郊的山间,是巴黎三座公墓中最大的一座,由拿破仑于 1804 年正式命名,坟墓 30 万座。其中有很多世界名人长眠于此。
由于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我国的较大型的公墓产生得很晚。1956 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首倡卫生、方便、节省的火葬,开展群众运动、进行殡葬改革。其后又对墓葬占地面积有了严格的规定,强调环境保护,并将封建社会那繁杂而充满 陋习的丧葬形式变成“简洁而不草率、庄重而不迷信”的纪念形式。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现代公墓的发展。一批基于新的生态人文观念而建的现代城市公墓,例如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上海福寿园、武汉石门峰都市陵园、广州银河园等,对我国现代公墓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一) 现代墓碑批量生产,同一公墓内的墓碑大多形制单一
现 代公墓内的墓碑强调个体,相互之间无太多联系。聚族而葬在公墓之中已经完全消失。最普遍的墓葬方式就是用水泥或石料板块制成墓穴安放骨灰盒,立墓碑,每墓 一般占地一平方米,每墓植一棵松树或柏树。公墓里建有道路和园林式的绿化带、亭、台、楼、阁等文化设施。这种形式符合“入土为安”的中国传统文化,较易为 老百姓接受。
现 代公墓在整体上发展不平衡,良莠不齐。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剧增,城镇土地资源紧张,和开发商的利益驱使等诸多原因,导致现代公墓的共同问题就是密度大,最 大限度被开发,争取最大的利用率。尤其是现代公墓以企业性质经营为主,对于墓园规划理念的理解常流于表面,片面陈旧缺乏系统的理论做指导;设计手法表现为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形式的硬性混合拼接,缺乏真正传统文
化的滋养。现代墓碑也没脱其囿,由机器加工生产而成,虽省时省力,但形制简单,甚至粗制滥造。
有些公墓内部还设立了墓碑加工厂,就地生产。并与墓地一起明码标价,如苏州某公墓的墓碑及坟墓价位表,其中“桂花二区,¥100000 元”。2009 年 4 月 6 日《中国青年报》 载北京一家公墓,以墓碑的质地来标墓地的价格,如青石材质地的价格 7 万元/0.8 平方米,花岗岩质地为 7.5 万元。“殡葬垄断”、“殡葬暴利”等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一方面是国家有关部门多年来提倡“文明、节俭、绿色办丧事”、整顿殡葬服务市场;一方面是公众屡屡发出“死不起、葬不起”的无奈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