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先辈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谱写着中国墓葬文化历史。一个墓葬,或以石冢为标记的坟丘,或是一处集体安葬的石冢陵园,成为了地上显而易见的人工景观。他的后代会每年回到这些安葬的地方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或者抚慰他们的灵魂。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上的墓地处理骨灰或遗体的主要功能演变成为了墓园。对于陵园公墓的中式墓碑人文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及现在墓地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墓地作为一种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凝聚着古老的文化和信仰并能反映出时代的特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场所,墓地是他们的人生归宿,也是纪念他们的形式。一些英勇烈士安葬的墓地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自然景观。在这些地方,人们往往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缅怀逝者、教育后人。罗马尼亚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快乐公墓”,每块墓碑上都刻有死者生前一段有趣的故事或其最喜爱最幽默的一句话,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读之令人叫绝。对死亡都能一笑置之,足以见得罗马尼亚人的性格乐观开朗。也正是如此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慕名而至的人。在欧美,墓地是园林的一个类型,著名的墓地旅游胜地。王蒙说过:“也许你想不到,在我们的1996年欧洲之旅中,一种温馨的经验,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
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园林化是我国墓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墓地早已失去了其最初的功能,由最初的存放逝者遗骨的地方,亲人寄托情感的地方,通过陵园公墓的规划建设设计理念使墓地由单一性向多功能转变。既是墓地,又是公园,可承担凭吊、观赏、游憩、社会交往等各类活动。从人文意向转变为人文景观。由于以前时代的禁忌以及人们对死亡现象的无奈,人类总是把墓地与阴森压抑的人文意向相联系。现代墓地的环境建设应按照生态、景观、纪念活动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对绿地的需求,来解除以前墓地带来的不适感。内部的绿地和外部的景观联系起来,植物,纪念性建筑,雕塑小品等在景观塑造力中体现一种祥和、宁静、宽松的人文景观气氛,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放松,让生者不再悲伤,逝者得以安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享。